新約辭典推薦序(4)謝樂知

2021-10-21
新約辭典推薦序(4)謝樂知

推薦序3

邁入新階段里程碑的一本辭典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用到辭典的機會不多,因為日常對話多是在同溫層中進行,詞語的意義受制於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並語言約定成俗的特性使我們可以輕易掌握對方所要表達的意義。然而,溝通並不總是如此順遂,一旦我們脫離了熟悉的環境,詞語的意義就會開始變得難以掌握。例如,面對不熟悉的外語,此時我們就必需不斷翻閱辭典以確定詞義。有時,即便是相同的語言,但不同時期的文獻,例如《詩經》,我們同樣也需要辭典幫助我們釐清詞義。再者,即便是相同的語言和相同時代,倘若我們面對不熟知的領域,如哲學或法律,辭典往往也會是必備的工具。總言之,越是遠離日常生活範圍,詞語的意義往往也就變得越加難以掌控。

 

為此,辭典是研讀新約聖經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因為聖經不單是不同語言寫成的作品,他同時還是不同時代及不同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之下的產物。因此,若要精確地理解聖經,我們必須同時跨越多重不同的藩籬。這是個異常艱鉅的挑戰。聖經語言可說是距離我們日常生活最遙遠的語言之一,為此,我們需要好的辭典幫助我們正確理解聖經中的字詞。

 

現今有許多不同的聖經希臘文辭典,學界常用的辭典包括

Liddell-Scott-Jones Greek-English Lexicon, BDAG, Louw-Nida等辭典。每一本辭典都有其特定的編寫目標和學理基礎,涵蓋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且各有不同的呈現模式,也各有不同的優缺點。然而,辭典最關鍵的仍在於辭典的正確性,遺憾的是希臘文辭典雖有許多,也有源遠流長的編撰史,但辭典學學者John A. L. Lee指出,新約辭典仍在草創階段,辭典的內容仍有不少錯誤有待更新。

 

現今正是開創新起點的最佳時機,過去編撰辭典都是以手動查察的方式進行編撰,使得編撰工作曠日廢時且多有錯謬,但如今受惠於資訊科技的發達,古典希臘文獻多已數位化,只要滑鼠一點,字詞的變化、頻率、出處,與上下文皆可一目了然,搜尋還可以按時代、作者、文類,與書寫材質等做搜尋,搜尋結果有時還提供學者的譯文,大大縮減了編輯辭典的時間,也使得研究涵蓋的範圍更廣,更紮實、也更精確。

 

為此,新約辭典近年來亦有許多突破性的發展,本書的主編Moisés Silva亦在這突破發展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的《聖經字詞及其意義》(Biblical Words and Their Meaning: An Introduction to Lexical Semantics。中文暫譯)一書迄今仍是新約

研究的必讀之作。本書在Silva的編撰下,內容更為扎實且結構更為清晰,是新約辭典邁入新階段的里程碑。

 

嚴格說來,這本書不太像一般的辭典,一般辭典會在詞條之後列出拼音、詞性、詞的特殊變化、對等詞(gloss)、定義(definition)、例句、同義詞、反義詞、慣用語及詞源等。但本書不同,本書的「詞條」不是單詞而是詞組,也不見詞拼音、詞性變化、定義等內容,反倒是以文化和歷史時期為架構,討論詞組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

 

辭典將文獻分作三類,分別是希臘文文獻、猶太教文獻和新約。希臘文文獻包括古典時期、希臘化時期及羅馬時期;猶太教文獻包括《七十士譯本》、舊約次經及偽經、斐羅、約瑟夫及死海古卷等著作;新約則分作福音書,保羅書信及大公書信。換言之,本書的主軸是在考察詞語在不同時期、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不同信仰群體、不同作者以及不同文脈中的意義。本書與其說是「語義」的探究,不如說是「語用」的考察,考察詞語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含義。

 

本書的特點在於他讓讀者清楚看見詞語在不同語境中具有不同的含義,提醒我們在處理文獻時,應留意語義變遷的現象。當我們將新約拿來和其他古典文獻做比較時,要謹慎不要把不同的詞義混為一談。此外,本書也提醒讀者,作者常會「運用」詞語表達作者個人的神學理念,例如黑夜或黑暗代表撒但的勢力,愛代表的是耶穌十架的救恩等,這些詞義大多不是詞語固有的意義,而是社群文化和文本語境附加於詞彙的神學意義。當然,兩者之間的界線有時不易區分,原本是小眾的意義若為大眾所接受,往往也就成了詞語固有的意義。但無論如何,我們應當適當的區分語義和語用。

 

本書既深入考察了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因此,本書承擔的不單只是辭典的功能而已,同時也是詮釋和理解文本的著作。因此,研讀此書不單幫助我們知道如何正確翻譯詞語,同時也幫助我們精確掌握字詞的神學含義,藉此我們更加明白聖經的內容及真理。

 

謝樂知

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副教授

本辭典審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