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潘霍華

NT$650 NT$585
- +

他是牧師也是神學家。他有堅貞的愛國情操,也有動人的兒女柔情。因參與刺殺希特勒的計畫,39歲時被處決。

本書就是他的故事。

正當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徒,欺騙國家、荼毒歐陸並企圖消滅歐洲猶太人的時候,一小群異議人士和正義之士從內部進行顛覆第三帝國。他們當中的一位,就是迪特里希潘霍華──身兼牧師與作家雙重身分,世人皆知他的靈修經典之作《追隨基督》與《團契生活》,也知道他在一九四五年因參與刺殺希特勒的計畫而在集中營被處決。

這是四十年多來第一部擲地有聲的潘霍華傳記,《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艾瑞克梅塔薩斯(EricMetaxas)把潘霍華的兩個身分──神學家與諜報員──相互交織,寫下一個面對猙獰邪惡時,展現無比道德勇氣、毫不退縮的扣人心弦故事。梅塔薩斯以其生動的敘述筆法,運用珍貴而難以取得的文獻──私人信件、鉅細靡遺的日記以及第一手的個人見證──鋪陳出潘霍華的生平與其神學思想中,許多以往不為人知的層面。

書中詳述一九三九年潘霍華痛下決心離開安全穩妥的美國,回到希特勒統治下德國的過程,書中大量引用潘霍華在九十二號牢房寄出與收到的情書以及帶有暗碼的信件,首度全盤揭露潘霍華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悲劇。

讀者能從書中進一步瞭解,潘霍華在哈林的阿比西尼亞浸信會幾個月期間中,生命得到翻轉的過程,以及他積極主張基督徒有責任挺身捍衛猶太人的原因。梅塔薩斯也讓讀者更清楚知道潘霍華對「碎玻璃之夜」的反應,及在著名的「華爾基麗」計謀和「七號行動」(把猶太人偷渡到中立國瑞士的行動)中所扮演的角色。

《潘霍華傳》一書所見證的是一個人非凡超俗的信心,以及在納粹掌控下的德國所遭遇的厄運。本書讓讀者直接與一個堅決、勇敢又樂意順服上帝旨意──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基督徒面對面。《潘霍華傳》所敘述的是一個挺身為那些被冷酷邪惡所欺壓百姓,伸張真理主持公義的生命故事。

「面對邪惡卻保持緘默就是邪惡:上帝不會判定我們無辜。不說話也等於說話。不作為也是一種作為。」
──迪特里希 潘霍華

 

部分摘錄

家庭與童年
迪特里希潘霍華在孩提時期就繼承了母親秀麗的容貌和淡黃色的頭髮。他三個哥哥都跟父親一樣有著一頭黑髮。克勞斯,也就是迪特里希最小的哥哥,比迪特里希大五歲。因此,他的三個哥哥和兩個姊姊自然而然就組成一個五人幫,而他自己則和莎賓與么妹蘇西(Susi)形成「三毛頭」。迪特里希樂於擔任三人中最強壯又有俠義精神的保護者。……妹妹莎賓後來寫道:「當我們在炎炎夏日的山坡上採漿果的時候,他體貼的個性表現無遺。他會把自己辛苦採集的藍莓裝滿我的小罐子,這樣一來,我的藍莓就不會比他少,同時他也會把自己的水給我喝。」他們一起讀書的時候,「他會把書往我面前移??儘管這會使他讀起來比較吃力,而且他總是非常親切又樂於助人。」他的俠義不只限於自己的妹妹。他小時愛慕的對象是凱絲(K鱸he vanHorn)小姐,也就是自幼照顧他們的保姆,他「心甘情願的擔任協助與服事她的小天使,每當桌上有凱絲小姐喜歡的菜餚,他就會大聲說:『我已經吃飽了,』然後強迫她把他的那份也吃掉。並告訴凱絲說:『我長大後一定會娶妳,那麼妳就能永遠跟我們在一起。』」

他在八歲的時候開始學鋼琴。家裡的孩子都在學鋼琴,但沒有其他孩子表現出這麼高的才華。他讀譜的能力非常驚人,成績優秀,因此認真的思考以鋼琴為畢生志業。……儘管他最後選擇神學而非音樂,但對音樂的熱愛終其一生都未嘗稍減。音樂成為他表達信仰的重要環節,而他也教導他的學生欣賞音樂,讓音樂同樣成為表達他們信仰的主要方式。
據莎賓的記憶,身為伴奏者的迪特里希特別靈敏又寬厚,「總是急著想要掩飾其他表演者的失誤,讓他們好免於尷尬。」他未來的嫂子艾咪德卜克(EmmiDelbr佟k)也常有類似經驗:我們在表演時,迪特里希彈的鋼琴能讓我們井然有序。我記得他總是知道我們每個人的進度。他絕對不會只顧著彈自己的鋼琴……也不會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他天生就懂得禮貌。

選擇神學
直到一九二○年,也就是潘霍華年滿十四的時候,他才做好心理準備把預備成為神學家的決定告訴大家。要有非常大的膽量與勇氣,才能在潘霍華家宣布這種事情。即使他父親不贊成,也會表現出尊重與誠摯的態度,但是他的兄弟姊妹和他們的朋友就不一樣了。他們是一個優秀的團體,當中每個人都非常聰明,而且大多數也都會毫不掩飾,甚至常常語帶譏諷的嘲笑他們這個趾高氣昂的小弟兄的想法。
他受不了空談吹噓。總能夠準確的感覺出對方是否言不由衷。大家喜歡問他一些自己感到不解的問題,例如惡是否真的不敵善,耶穌是否會要我們轉另一側的臉頰給傲慢的人打,以及其他幾百個讓年輕人在面對現實生活時會不知所措的問題。他往往不會直接回答,而是提出另一個問題,反倒讓我們必須更進一步思考,他自己反而成了發問的人。

迪特里希的哥哥克勞斯選擇以律師為業,後來成為德國航空公司(Lufthansa)的首席律師。一回在爭辯迪特里希研讀神學的時候,克勞斯針對教會本身尖銳的表示,教會是一個「粗糙、薄弱、單調、狹隘的中產階級體制」。「真是這樣的話,」他說:「我就必須改革它!」這番話的主要用意是要嚴厲反駁他哥哥的攻訐,而且可能只是在說笑,因為這個家庭的人都不會大放厥詞。話說回來,他之後在這方面的作為遠非任何人始料所及。

柏林求學時期
一九四二年……當時七十三歲的奇才哈納克(Adolf vonHarnack),是史萊爾馬赫的門生,他在神學上堅決主張自由主義,此外也是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初葉的歷史批判法的先驅之一。……年輕的潘霍華經常陪伴他走路到哈倫希火車站,然後一起搭車到柏林。他參加哈納克著名的研討課程三個學期,也非常尊敬這位德高望重的學者,但不認同他的神學論點。同屬哈納克研討課程的同學海爾墨溝斯(HelmuthGoes)說:真正讓我難忘的不是潘霍華的神學知識與才華超過所有同學;他深深吸引我的地方是,他不只學習與吸收各個大師的口授(verba)與著作(scripta),更能夠獨立思考而且清楚知道他的理想,並積極追求他的理想。……這位年輕的金髮學生反駁一位德高望重的歷史學家,也就是仰之彌堅的哈納克,他的態度非常有禮貌,但他的神學立場顯然非常堅定。哈納克有所回應,但這位學生則一再提出反駁。

潘霍華是一位非常獨立的思想家,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非常年輕。……特別是因為他不願意未經思索的就接受其中任何一人的思想,而始終跟他們保持一段距離。除了哈納克,另外還有三位柏林大學教授也曾深深影響潘霍華。他們三位是卡爾霍爾(KarlHoll),當時最重要的路德學者;瑞恩霍德西伯格(ReinholdSeeberg),專長是系統神學,也是潘霍華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以及阿道夫戴斯曼(AdolfDeissman),潘霍華就是透過他接觸到合一運動(ecumenicalmovement),這些成為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並藉此得以參與刺殺希特勒的計畫。

巴塞隆納
潘霍華……終於瞭解貧民和社會邊緣人的困境,這種種隨即就成為他的生命與神學思想的重要課題。他在寫給羅斯勒的信中也提到這件事:每一天我都要去認識周圍的人,不論他們的環境是好是歹,而有時候我們可以透過他們的經歷瞭解他們的內心……他們是一群情緒激動、罪性難改的人,一群志向平凡、收入微薄又犯些小罪的小人物—不論如何,他們在〔心靈與現實〕這兩個層面都沒有歸屬感,而只要我們和善的跟他們交通,他們就願意敞開心扉—他們都是真實的人物;我只能說,在我的印象中這些人生命中的恩典多過忿怒,而基督教世界則是忿怒多過恩典。

……有人敲我辦公室的門,接著一個十歲的男孩走了進來,手上拿著我向他父母要求的東西。……他滿臉淚水,完全不像他平常的模樣,接著我只聽到:「沃爾夫先生死了」這幾個字,然後他就不停的哭泣。…..那是一隻德國牧羊犬,牠病了八天,然後在半小時前剛剛過世了。
……那隻狗就是他唯一的玩伴,每天早晨那隻狗都會到他床邊叫醒他—如今那隻狗已經死了。我還能說什麼呢?於是他就一直向我述說這件事好長一段時間。接著突然間他的悲傷啜泣變得非常安靜,並且說道:「不過,我知道牠根本沒有死。……你能告訴我,我將來會看得到沃爾夫先生嗎?牠現在一定是在天堂的。」我站在那裡,猶疑著該給他肯定還是否定的回答。如果我說:「不,我們不知道」這就等於回答他「不」。因此我馬上就下定決心對他說:「聽好,上帝創造人類以及動物,而我相信祂也愛動物。因此我相信在上帝裡面,凡是在世上彼此相愛—真誠的彼此相愛—的一切,將來都會與上帝同在,因為愛是上帝的一部分。然而,我們必須承認,那時候會是怎樣的情形我們並不知道。」真希望你能看到那孩子的笑臉;他完全不哭了。……這整件事情對那男孩以及任何面臨不幸的人來說,都是非常要緊的一件事。但是我對於這個平常毫無罣慮的調皮男孩,竟然能夠在這種時刻表現出這麼敬虔的信仰,心中不禁為之感動。此時,站在他旁邊的我—這個應該「知道答案」的人—感覺自己好渺小;而我無法忘懷他離開的時候,掛在他臉上的自信。

潘霍華在美國
潘霍華在非裔美籍社區的體驗,讓他心中逐漸浮現出一個想法:他在美國教會看到的真正敬虔與力量似乎都出現在不但曾經遭受過苦難,而且現在也正遭受苦難的教會。總之,他在這些教會以及這些基督徒身上看到一些神學界—即使最頂尖的學術殿堂,例如柏林—未曾觸及的層面。他從與法國人琴拉塞瑞的友誼中也得到同樣的信息。潘霍華尊敬拉塞瑞的神學地位,但不贊成他強烈的和平主義觀點。然而,因為潘霍華尊重他的神學立場,也可能因為他們都是歐洲人,因此他願意深入瞭解拉塞瑞的想法。拉塞瑞說服潘霍華接受他的想法,最後甚至參與合一運動……深深打動潘霍華的,不是兩人的對話,而是一場電影。

現今已成為反戰小說經典之作的《西線無戰事》。這本書對迪特里希潘霍華的戰爭觀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其結果不但決定他一生的方向,最終還導致他的死亡。……潘霍華可能是一九三零年在協和神學院修習尼布爾(ReinholdNiebuhr)的課程時,或者更早的時候,閱讀這本書的,但改變潘霍華一生的不是這本書而是改編的電影。……這是部反對英雄主義,又讓人惴惴不安的電影,主張國家主義的人在看這部片子時,一定會感到一陣陣的尷尬與忿怒。

……銀幕上的暴力和苦難所透露出的悲傷,讓潘霍華和拉塞瑞流下淚來,但對他們來說,更難承受的是戲院裡的反應。拉塞瑞記得觀眾裡面的美國小孩在看到德國人(電影情節是從德國觀點敘述的)殺法國人的時候,竟然大聲歡呼叫好。對潘霍華來說,這是無法忍受的情形。拉塞瑞說他後來幾乎無法平撫潘霍華的情緒。他相信潘霍華就是在那天午後開始主張和平主義。

1933年
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正午,希特勒就任德國民選的首相。這塊孕育歌德、席勒和巴哈的土地,如今將由一位與狂人和罪犯為伍的人領導,他經常帶著一隻狗鞭出現在公眾場合。第三帝國就此揭開序幕。兩天後,一位二十六歲的神學家潘霍華在波茲坦街電台發表一場廣播演講。演講的題目是《年輕世代對領袖觀念的曲解》。演講的宗旨是要導正以元首(Fuhrer)為領袖而造成的問題,內容是在解釋這種領袖必然會成為偶像以及「誤導者」(mis-leader)。他還沒有提出結論,演講就被切斷。

要瞭解德國的嚴重錯誤以及潘霍華那篇演講的高明之處,就必須瞭解元首至上的發展。由於此一觀念對領袖概念嚴重曲解,因此跟較現代的領袖觀念大相逕庭。它使得希特勒能夠掌權,然後又發展出可怕的死亡集中營。這個元首至上的觀念就是潘霍華反對希特勒的主要核心。潘霍華在那天的演講中,鋪陳出他對這個議題的觀點。……唯有在瞭解這個職務在至高無上、不可言喻的權柄,也就是在上帝的權柄之前是倒數第二(penultimate)的權柄,才算是真正的進入狀況。在這個權柄面前,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完全獨立。每個人都要在上帝面前負責。如果領袖的權柄或職位被認為就是最高權柄,就會破壞個人單獨站立在上帝面前,以及順服最高權柄的情勢……人要單獨站立在上帝面前,才能成為真正的人,同時能得到自由又能克盡職責。

當前最可怕的危機就是,在簇擁著權柄的同時,不論是指領袖還是職位,我們都忘記人要赤裸的站在至高的權柄之前,凡是以暴力待人,所觸犯的乃是永恆的律法,終會導致那遠在人類之上的權柄,一舉將他粉身碎骨。一旦我們違背與扭曲那要求個人單獨站在上帝面前交賬的永恆律法,它就會發出可怕的反擊。因此,領袖要對職位盡責,領袖和職位都要對最終的權柄交賬,德國或者整個國家在在上帝的權柄面前只是倒數第二的權柄。凡是認為自己猶如神明的領袖或者職位,都是在嘲笑上帝以及站在上帝面前的個人,必須被除滅。……盡管希特勒已經當選四十八小時,但隨著潘霍華的演講一系列新的戰線才剛拉開。

按照潘霍華的看法,聖經裡的上帝所主張的是真正的權柄與良善的領袖,因而反對元首至上及其鼓吹者希特勒。當然希特勒從來沒有公開反對上帝。他非常清楚許多德國基督徒都懵懵懂懂的曉得真正的權柄應該來自上帝,但跟潘霍華不同的是,他們並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意思。要成為拒絕順服上帝權柄的領袖,就必須在表面上服事上帝,否則就無法維持太久。希特勒畢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而且正如所有真正現實的人一樣,他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

教會與猶太人問題
德國教會當時正陷於混亂之中。部分教會領袖覺得教會應該跟納粹和平相處,……他們相信教會應該順從納粹的種族政策與元首原則。他們認為藉著政教結合,就可以讓教會以及德國重新獲得以往(也就是在凡爾賽合約以及過去混亂與羞辱的二十年之前)的榮耀。
有一群人堅定的站在希特勒的背後支持他當權,然後滿心歡喜的一舉把兩千年的基督教傳統丟在腦後。他們渴望的是一個強大、統一的國家教會,以及一個強有力的「基督教」,能夠站起來擊退那無神又墮落的共產主義勢力。他們大膽的稱呼自己是德意志基督徒(DeutscheChristen),並且自詡為基督教中「積極的基督教派」(positiveChristianity)。他們不遺餘力的攻擊異己,而且經常會在教會裡面製造許多紛爭與派系。

潘霍華跟其他德國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體驗過跟德國路德會非常不同的教會。他在羅馬看到來自不同種族與國家的基督徒聚在一起崇拜;他在美國紐約的哈林區也曾經跟非裔美籍的基督徒一起崇拜;並透過合一運動跟歐洲的其他基督徒一起崇拜。他心中立即想到的問題就是,教會對猶太人問題的回應是什麼?但隱藏在這個問題後面的其實是:什麼是教會?
潘霍華在一九三三年春天所傳講的信息就是,為猶太人挺身而出乃教會的責任。……對任何人來說,潘霍華的三個結論—教會必須質疑政府、幫助受政府迫害者以及在必要時對抗政府—似乎都難以承擔。但對他來說,這些都是必然的結論。未來,他將逐一把這三個結論化為實際的行動。

整個一九三三年,納粹都在不斷推動立法,要把猶太人趕出公務機關。類似四月七日通過的公務改革法的法律條文越來越多。…..猶太人已經不得擔任專利法律師,而猶太籍醫生不得在享有國家保險的機構工作。猶太兒童也遭受波及,……猶太人被禁止參加所有文化以及娛樂活動,包括電影、戲劇、文學以及所有視覺藝術。

長刀之夜
六月二十九日一場所謂「長刀之夜」的瘋狂謀殺行動於焉展開,德國各地可說是血跡斑斑,總共有數百人被冷酷殺害倒臥血泊。有些人是從床上被拖起來,然後就在家中被射殺;有些人是被行刑隊處決;有些人是坐在書桌前歸天;夫妻一起遇害;發動一九二三年那場失敗政變的宿敵終於如願以償的報仇雪恥。這就是未來一切的徵兆。在這些血腥之舉中膽大妄為的就是兩位陸軍將領—施萊契(vonSchleicher)和布瑞德(vonBredow)—慘遭殺害。……這一切結束後,希特勒宣稱羅姆想要發動政變,但因為上天保佑得以及時避免。……司法部門的紀錄顯示有兩百零七人遭到有計畫的逮捕而被殺害;幾年後這個數字增加到四百,甚至一千。不論如何,這份名單非常冗長,所有希特勒、戈林以及希姆勒的宿敵無一倖免。這個機會讓他們得以一舉消滅所有叛徒!還有更多人被送往集中營。一如往常,希特勒忿怒的表示,這是迫不得已的舉動—因為一場政變正在醞釀中,他的生命確實受到威脅,而除掉這些人的目的是要為德國人民的最大利益著想,即使再大的犧牲也都值得!

講道
潘霍華非常重視講道。在他眼中,證道可說是跟上帝的話語等量齊觀,就是上帝對祂百姓說話。潘霍華想要他教的神學生記住這一點,幫助他們瞭解講道不只是智識的操練而已。就跟禱告以及默想經文一樣,講道也是在聆聽來自天上的話語,而對傳道人來說,成為傳播上帝話語的器皿不啻是一種神聖的榮耀。就跟道成肉身一樣,是一種啟示,也就是基督從外面進入這個世界。
但就跟許多其他方面一樣,潘霍華知道傳達他對講道的理念與觀感的最好方法就是實踐。在正式敬拜的場合發表一篇紮實的證道,遠比在課堂上傳授證道要好太多了。神學生一定要看到他親身活出他要教導他們的一切,就跟耶穌的所作所為一樣。教導與生活乃是一體的兩面。

潘霍華在一九三二年到希達布蘭特曾說道:「真正的福音佈道講章必須像是把一顆紅潤的蘋果遞到孩童面前,或者把一杯沁涼的水遞到口乾舌燥的人面前,然後說:你想要嗎?」??不要設法讓聖經符合時代需要。聖經就是時代所需??不要替上帝的話語辯護,而是要見證祂的話語。要信靠上帝的話語。那是一艘滿載到極限的船!」

《聖經》裡說,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也說信心「就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潘霍華知道有些事情唯獨靠著信心才看得到,而且這些事情跟肉眼所看到的事情同樣真實。但信心之眼具有道德成分。我們必須願意睜開眼睛,才能看到迫害猶太人是違背上帝的旨意。接著,我們就會面對一個為難的抉擇:是否按照上帝的要求而行。……潘霍華努力的想要瞭解上帝的旨意,然後按照上帝的要求去行。

密謀希特勒
密謀者的計畫大致上跟以往沒有兩樣:先是刺殺希特勒;然後在四年前辭職抗議的貝克將軍領導下發動政變,並由他擔任新政府的領袖。……同時間,一場更廣泛的密謀在分頭進行,此時國防軍更準備在四月初差遣潘霍華前往挪威出任務。不過,杜南伊在一九四二年二月,得知蓋世太保正在監視他以及潘霍華的消息。…..潘霍華在知道處境日漸危險後,草擬了一份遺囑,然後交給貝特格;潘霍華不想驚動他的家人。

潘霍華陷入情網
當時三十六歲的潘霍華知道瑪麗亞年紀可能太小,而自己也可能年紀太大了。很早以前他就決定不踏入婚姻。六年前他跟伊麗莎白辛恩分手時,他就認定婚姻會跟他蒙召要過的生活相抵觸。
他這麼寫道:我沒有寫信給瑪麗亞。現在確實還不是時機。如果沒有進一步見面的機會,那麼這短短幾分鐘充滿激情的憧憬,顯然就會化為無法實現的幻想,我生命中已經充滿太多這種幻滅了。另一方面,我也不知道要如何跟她約會,因為對她來說這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即使克萊斯特夫人也不會居中牽線,除非我主動要求;而我自己對這整件事也還是不十分確定,無法下定決心。

外套下的炸彈
他們的眼睛都緊盯在鐘面上;他們的耳朵都豎起來等待電話鈴聲響起,傳來一切都已改觀的好消息,然後他們就可以用餘生慶祝這件事。杜南伊的座車就停在前門,只要一有消息傳來就能載他到任何需要他的地方。這場稱為第三帝國的夢魘即將結束。電話竊聽以及過去幾個月來如影隨形的蓋世太保都會告一段落,而他們也可以盡情發揮自己所有的才華與精力,重建他們所愛的德國,讓他們再次以她為傲。

泰格爾監獄92號房
在潘霍華訂婚跟被捕的三個月期間,他被禁止跟瑪麗亞聯絡。這個約定的內容是要他們在結婚前等待一年。瑪麗亞要求他們不要互相寫信六個月,這應該是從他們訂婚後的一月底開始。這是一段漫長的等待時間,但正如潘霍華在信中所說,他甘心樂意的等待。瑪麗亞有自己處理的方式。她會寫信給迪特里希,但不會寄出去。她把信的內容寫在日記裡。她的想法或許是一旦這段隔離的期間結束後,迪特里希就可以讀這些信。

瑪麗亞最後一次探訪潘霍華是在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三日,也就是七月二十日暗殺行動後一個月。……潘霍華三十八歲那天,瑪麗亞到獄中探望他,卻不知情的帶來一些壞消息。在她那天交給他的書籍中,有一本裡面夾帶著他父母的密信:卡納瑞司上將已經被免職。蓋世太保和帝國安全總部的宿願終於得償。他們已經制伏桀驁不馴的國防軍。卡納瑞司還可以繼續發號司令一小段時間,但隨著這個突如其來的轉變而產生的最重大發展卻非常振奮人心。刺殺希特勒的密謀並沒有因此群龍無首,而是轉移給新的人選。在史陶芬伯上校領導下,出現一個新的密謀團體。而這群人以其他人的失敗為借鑑,繼續努力。

華爾基麗計畫
一九四四年六月三十日,柏林軍事指揮官保羅哈塞進入泰格爾監獄的重重門戶。他有何目的?為了九十二號牢房的犯人,迪特里希潘霍華。…..他舅舅的大膽現身,暗示政變即將爆發,而希特勒很快就會送命,然後他們就可以重新過生活。潘霍華已經知道一切正蠢蠢欲動,但他舅舅的探訪明顯印證這一點。哈塞不只知道政變;他還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代號為華爾基麗的行動計畫已經籌畫了一年,但整個局勢始終不利於他們採取行動。現在終於有轉機。

最後一次也是最著名的七月二十日刺殺行動是以史陶芬伯為首,他是一個出身貴族世家的虔誠天主教徒。他在一九三九年看到黨衛軍對待波蘭戰犯的方式,對希特勒的厭惡驟然陡增。這件事再加上猶太人被屠殺,促使他下決心盡所有力量結束希特勒的統治。一九四三年底他告訴同謀布斯克(Axel vondemBussche):「我們要斧底抽薪:我要盡全力犯下一樁最嚴重的叛國罪。」

史陶芬伯知道距離炸彈引爆只剩三分鐘。該是離開的時候了。史陶芬伯突然表示抱歉,因為必須要去打電話取得簡報中的一組數據。當著阿道夫希特勒的面離席可是前所未聞的一件事,但史陶芬伯有他不得已的理由。他走到營房外面,盡力壓抑自己心中想要放步狂奔的念頭。他身後的房間裡,尤辛格繼續滔滔不絕的說話,直到他的句子被一陣強烈的爆炸打斷,爆炸威力之強連已經在兩百碼外的史陶芬伯都能看到陣陣藍黃色煙霧迸出窗口,………潘霍華在七月二十一日從病房的收音機聽到刺殺行動失敗的消息。他了解釋事態嚴重。但他的情緒不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從當天他寫給貝特格的信函,可以清楚知道他雖然置身這場動盪之中,卻能保持寧靜。

潘霍華的最後一日
潘霍華在他離世前不到二十四小時,履行了牧師的職分。他就在明亮的旬柏格小學教室,也就是他們的牢房內舉行一場小型崇拜。他在禱告後朗讀當日的經文:《以賽亞書》五十三章5 節(「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和《彼得前書》一章3節(「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祂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接著他為每個人解釋這兩節經文。貝斯特記得潘霍華「對我們說話的方式,打動所有人的心,巧妙的表達出我們被囚的的心情,以及隨之產生的各種念頭與心志。」被關在學校的其他囚犯也希望潘霍華能為他們主持崇拜。但已經沒有時間了。

貝斯特對後續事件的形容是:他最後的禱告還沒結束,兩個穿著便服面目猙獰的男子就推開大門進來,然後說道:

  「犯人潘霍華。準備跟我們走啦。」對所有囚犯來說,「跟我們走」這幾個字只代表一個意思,那就是絞刑台。
  我們跟他道別,他把我拉到一邊說道:「這就是一切的終了,對我來說,卻是生命的開始。」

和平之路
二十八歲那年潘霍華所發表的那番話,到現在依舊被人引用:
沒有一條四平八穩的道路能通往和平。因為必須要有勇氣才能獲得和平,和平本身就是冒險犯難之舉,而且一路上絕對不會安全穩當。和平跟安全正相反。和平就是把自己完全獻給上帝的命令,完全不顧安危,而是要靠信心與順服把列國的未來交託在全能上帝的手中,不要為一己之私企圖掌控一切。得勝不是靠武器而是靠上帝。唯有踏在通往十字架的道路上才能得勝。

【如何退貨】

1、當您收到商品時,如發現書籍有瑕疵或者不盡理想時,可以在收到商品的七天之內退換;退換時請先e-mail到客服信箱或來電客服專線(02) 8228-1318告知。(客服專線接聽時間為星期一到星期五9:00-18:00)

2、退貨請於收到商品七天之內附上該筆訂單的發票與欲退貨之商品,並告知要退換之商品名稱、退換貨原因,寄回【235 新北市中和區連城路236號3樓-橄欖華宣商城收】,並請保留「貨運單據」以備存查。

3、下列情形恕無法接受退換:
*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保持商品本體、附件、內外包裝、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隨附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請注意!猶豫期非試用期)。因商品封膜為一次性包裝,商品退貨時必須回復原狀,亦即必須回復至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且會視回收的商品狀態另外酌收額外的整新費用,請您務必確認有購買需求後再行拆封。

*請您以送貨使用之原包裝紙箱將退貨商品包裝妥當,若原紙箱已遺失,請另使用其他紙箱包覆於商品原廠包裝之外,切勿直接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若欲退貨的商品,是參加任選活動而組套出售的促銷商品(如任選x本xxx元的活動),不可單品退貨,需將套組商品一起退回。

*會員訂購後若大量退換貨,由於已造成作業上之困擾,橄欖華宣可能會視情況對該會員採取拒絕交易或永久取消其會員資格辦理。

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若您收到商品經檢視後有任何不合意之處,請勿拆開使用,並立即依照退貨規定辦理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