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滅教」運動到「中國的耶路撒冷」的誕生

NT$590 NT$531
- +

【內容簡介】

中國基督教歷史的研究中,在有意無意間會出現一個斷層,即自1957年至1979年的歷史。筆者從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的溫州教會作為一個縮影,追溯被作為「無宗教區試點」的區域,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經歷無情的逼迫,在被稱為「三無」(無教堂、無教牧、無聖經)的時期中,靈活轉型,引來教會的大復興? 
本書向我們展示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城市,如何引來全面的關注,幾十年的「溫州熱」,展現教會中的「溫州模式」。在傳統意義上的政策便利、差會支持、教牧領導、經濟支撐等因素盡失時,溫州教會卻能夠在「無政府主義」的狀態之下進行宗教活動,在無數宗教逼迫中堅守信仰立場,在各教會之間實行聯合派單。同時,溫州教會建立了具有溫州特色的牧區管理體制。藉由本書,幫助我們瞭解今日溫州教會諸多現象的根源。

【作者簡介】

陳豐盛,浙江永嘉人,1979年生。先後畢業於華東神學院、伯特利神學院、香港基督教教育研究院、建道神學院,先後獲得學士、基督教教育文憑、教牧學碩士、神學碩士、哲學博士。
在教牧方面,於2013年按立牧師聖職,獲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並長期從事教牧輔導、婚姻家庭輔導。先後出版《合神心意的婚姻》、《蒙福的婚姻》(合著)、《培育由心——基督教教育的起點》、《傳道者的「神話」》。
在學術方面,於2002年開始研究溫州基督教史、浙江基督教史,先後出版《詩化人生——劉廷芳博士生平逸事》、《溫州基督教編年史》(編著)、《近代溫州基督教史》、《杭州基督教會思澄堂編年史》(編著)。先後在《金陵神學志》、《天風》、《華東神苑》、《浙江神學志》、《甌風》、《中國基督教研究》、《世紀》等刊物發表教牧文章、學術論文超過200篇。
曾任浙江省永嘉縣基督教江北牧區浦西堂傳道、江北牧區教師(副牧師)、浙江神學院專職教師、杭州基督教會崇一堂牧師、思澄堂牧師;《天風》特約撰稿人、特約編輯;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現任義大利華人神學院專任講師、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義務)研究員、杭州葡萄園導師。


【目 錄】
總 序 v
梁 序 xi
劉 序 xv
吳 序 xix
第一章 導 論 1
引言 1
第一節 題目與問題探討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選題意義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概念界定 9
第四節 研究綜述 14
第五節 研究進路與限制 19
第六節 各章簡介 19

第二章 歷史緣起:溫州基督教的起源與發展 (1867-1957) 23
第一節  福音傳入與溫州傳統文化的交匯 (1867-1910) 26
一、溫州地域特徵與人文精神 26
二、福音初入溫州—「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第二節  民族主義意識與自立運動的發展 (1911-1949) 37
一、溫州教會的自立思想與嘗試 38
二、溫州教會的三次分裂事件 43
第三節  三自革新運動與溫州教會路向的選擇 (1950-1957) 51
一、溫州教會在中外交接過程中徘徊前行 52
二、「慢半拍」的溫州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 56
三、循道公會主導的三自革新運動 65
四、三自革新運動中突起的教會領袖 70
五、 始終不被政府肯定的溫州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 80
第四節 本章小結 87

第三章 滅頂之災:社會主義改造策動的聯合禮拜與「滅教」運動 91
第一節 「無宗教區試點」與聯合禮拜 92
一、誰提出「無宗教區」的概念? 92
二、無宗教區與反右運動、聯合禮拜、大躍進的關係 96
三、聯合禮拜是教會發展中的創舉嗎? 97
四、為什麼是溫州?為什麼是平陽? 98
第二節 反右運動及中共宗教政策的曲折發展 100
第三節  「無宗教區」的前奏:反右運動、大躍進 113
一、溫州教會在反右運動中 113
二、「大躍進」催生的聯合禮拜 119
第四節 「無宗教區」試點的具體實施 128
一、在平陽和瑞安實行的三次「鬥爭試點」 128
二、宗教工作現場會議 134
三、全面「滅教」的實例:永嘉縣宗教界整風學習 142
第五節 在「無宗教區」的教會 150
一、教牧人員的遭遇 150
二、 三自的名存實亡—「滅教」趨勢下的「餘種」 157
三、黑暗中的光—家庭秘密聚會的萌芽 165
第六節 本章小結 178

第四章 轉型升級:「文革」前期家庭聚會 (1966-1971) 185
第一節  「文革」前期中共的宗教政策與中國基督教狀況 187
一、「文革」前期中共的宗教政策 187
二、中國基督教狀況 193
第二節  「文革」中溫州教牧與「三自會」的遭遇 200
一、「三無」時期「三自會」的消亡 201
二、「頑固份子」的培靈與「門徒」訓練 208
第三節 「無政府主義」下的教會生活 222
一、「無政府主義」下的相對自由 222
二、家庭聚會的隱密活動 226
三、「三無」時期的勇士—義工模式的發展 245
第四節 本章小結 255

第五章 建制復興:「文革」後期的聯合與復興 (1971-1976) 263
第一節 中美關係背景下的中國基督教 265
一、從中美對話至林彪、「四人幫」垮臺 266
二、三自領袖的復出 269
三、家庭聚會的復興 272
第二節 溫州教會牧區與縣總會的雛形 276
一、聯合禮拜 276
二、禮儀統一 278
三、聯合派單 279
四、縣總會雛形 281
第三節 溫州地區總會的建立 284
一、溫州地區交通會第一次會議 284
二、溫州區「大議會」的情況 287
三、遊走傳道人的遭遇 289
第四節 靈恩運動與神蹟奇事 293
一、三自運動中被打壓的「神蹟奇事」 293
二、教會中廣為流傳的信仰見證 295
三、溫州各地興起的靈恩現象 299
四、溫州教牧對靈恩與神蹟的解讀 302
第五節 教派分歧與神學爭論 306
一、與聚會處蒙頭的紛爭 307
二、與安息日(會)相關的紛爭 311
三、關於得救問題的爭辯 315
第六節 文字事工的興起 318
一、「謄寫」印刷工序 319
二、幾位「謄寫」印刷的傳道人 320
三、一本特殊的讚美詩集 323
第七節 外展事工的開展 324
第八節 本章小結 327

第六章 分道揚鑣:黎明前的等待與路向選擇 331
第一節  後毛時代宗教政策的轉向與中國教會復蘇前兆 332
一、宗教政策的轉向 332
二、中國基督教領袖的動向 338
第二節 溫州家庭聚會的規模與建制 340
一、規模與建制 340
二、逼迫與等待 345
第三節 溫州教會的領袖與派系 348
第四節 「三自會」復出的前兆與路向 355
第五節 本章小結 361
第七章 結論:「中國的耶路撒冷」 365
第一節 溫州教會歷史上的「三變」 366
一、在政治變局中「應變」 366
二、在信仰逼迫中「裂變」 368
三、在時代夾縫中「蛻變」 369
第二節 溫州教會中的「十多」現象 370
一、教牧人員多 371
二、義工領袖多 371
三、婦女領袖多 371
四、青年傳道多 372
五、信仰逼迫多 372
六、家庭聚會多 373
七、合一見證多 373
八、神蹟奇事多 374
九、信徒人數多 374
十、福音拓展多 375
第三節 教會「溫州模式」中的「四挑戰」 376
一、 權威挑戰:義工領袖興起與教牧權威危機的負面影響 376
二、 制度張力:牧區制度與三自體制的制衡 378
三、 信任危機:「文革」中的教牧領袖與三自領袖間的異同 381
四、 發展局限:「各自為政」現象造成「小作坊」式的教會現象 383
致 謝 387
參考書目 391


 

  • 商品貨號:A53TW1529
  • 出版社台灣文藝
  • 作者陳豐盛
  • 出版日期:2025-04-15
  • ISBN:9786269954711
  • 尺寸:14.8x21mm
【如何退貨】

1、當您收到商品時,如發現書籍有瑕疵或者不盡理想時,可以在收到商品的七天之內退換;退換時請先e-mail到客服信箱或來電客服專線(02) 8228-1318告知。(客服專線接聽時間為星期一到星期五9:00-18:00)

2、退貨請於收到商品七天之內附上該筆訂單的發票與欲退貨之商品,並告知要退換之商品名稱、退換貨原因,寄回【235 新北市中和區連城路236號3樓-橄欖華宣商城收】,並請保留「貨運單據」以備存查。

3、下列情形恕無法接受退換:
*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保持商品本體、附件、內外包裝、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隨附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請注意!猶豫期非試用期)。因商品封膜為一次性包裝,商品退貨時必須回復原狀,亦即必須回復至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且會視回收的商品狀態另外酌收額外的整新費用,請您務必確認有購買需求後再行拆封。

*請您以送貨使用之原包裝紙箱將退貨商品包裝妥當,若原紙箱已遺失,請另使用其他紙箱包覆於商品原廠包裝之外,切勿直接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若欲退貨的商品,是參加任選活動而組套出售的促銷商品(如任選x本xxx元的活動),不可單品退貨,需將套組商品一起退回。

*會員訂購後若大量退換貨,由於已造成作業上之困擾,橄欖華宣可能會視情況對該會員採取拒絕交易或永久取消其會員資格辦理。

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若您收到商品經檢視後有任何不合意之處,請勿拆開使用,並立即依照退貨規定辦理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