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新儒家牟宗三(1909-1995)以人的道德自覺為基礎,建立其道德形上學,並進而成就無執的存有論與執的存有論,本書透過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以他者為首出的倫理神學,對此種以自我為首出的哲學,作出批判的論析。
全書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界限的問題,探討自我與界限的關係,究係自我自行劃界抑或他者此一界限決定自我。第二部分為隱喻的他者,進一步深入主導牟宗三與潘霍華思想發展的隱喻:父親與朋友,從而透視兩人整體思想的性格。第三部分為因他者而思,意在分析兩人對康德及海德格的閱讀,以反映出各別的吸收而成就不同形態的哲學與神學。第四部分為迂迴地解讀,表明牟宗三對中國哲學的解釋與重建,囿於其以自我為首出的兩層存有論,不一定是最恰當的,而倡言一種透過他者迂迴地解讀的方式,接觸中國哲學。
內容特色
在基督教神學中,所重視的是來自上帝的救贖;然而中國哲學所重視的,卻是出於人的道德自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能夠有彼此互通的思想嗎?本書以兩位東、西方的當代哲人為代表,從四種層面:自我、他者、西方形上學、中國傳統哲學,詳盡探究中西哲學的同異處,精確剖析二者長處,並開創相互學習的可能性,開啟更多豐富的學術對話。
作者簡介
鄧紹光,二十多年來一直遊走於哲學與神學之間。早年受業於當代新儒家牟宗三門下,獲新亞研究所頒授哲學碩士(主修中國哲學),後赴蘇格蘭追隨著名新約聖經學者及莫特曼(Jurgen Moltmann)神學專家包衡(Richard Bauckham)學習,於聖安德烈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獲哲學博士(主修神學)。曾於中國神學研究院、信義宗神學院任教,現為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著有《盼望‧教會‧實踐:莫特曼的盼望神學》(1999)、《界限與倫理:潘霍華的倫理神學》(2006)、《詞語破碎處:言離道斷的神哲學反思》(2007)(榮獲二OO八年湯清基督教文藝獎神學論著組年度大獎)。
目錄
自序
導論:道德的形上學與倫理的神學
第一部 界限的問題
第一章 論牟宗三對基督宗教的判釋
第二章 殺道事件:對比牟宗三與攀霍華對耶穌/基督的思考
第三章 界限與自由:潘霍華論人之自我了解以及其對牟宗三的批判意義
第二部 隱喻的他者
第四章 崩落破裂後的救贖:對牟宗三與攀霍華的一種隱喻式解讀
第五章 因他者而思:牟宗三、莫特曼與潘霍華、海德格與德希達
第三部 因他者而思
第六章 潘霍華與牟宗三對康德的閱讀
第七章 潘霍華與牟宗三對海德格的閱讀
第四部 迂迴地解讀
第八章 迂迴地進入:兼論牟宗三對中國哲學的解釋
第九章 孔、孟、荀與潘霍華的群己觀:從成人知道著眼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1、當您收到商品時,如發現書籍有瑕疵或者不盡理想時,可以在收到商品的七天之內退換;退換時請先e-mail到客服信箱或來電客服專線(02) 8228-1318告知。(客服專線接聽時間為星期一到星期五9:00-18:00)
2、退貨請於收到商品七天之內附上該筆訂單的發票與欲退貨之商品,並告知要退換之商品名稱、退換貨原因,寄回【235 新北市中和區連城路236號3樓-橄欖華宣商城收】,並請保留「貨運單據」以備存查。
3、下列情形恕無法接受退換:
*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保持商品本體、附件、內外包裝、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隨附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請注意!猶豫期非試用期)。因商品封膜為一次性包裝,商品退貨時必須回復原狀,亦即必須回復至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且會視回收的商品狀態另外酌收額外的整新費用,請您務必確認有購買需求後再行拆封。
*請您以送貨使用之原包裝紙箱將退貨商品包裝妥當,若原紙箱已遺失,請另使用其他紙箱包覆於商品原廠包裝之外,切勿直接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若欲退貨的商品,是參加任選活動而組套出售的促銷商品(如任選x本xxx元的活動),不可單品退貨,需將套組商品一起退回。
*會員訂購後若大量退換貨,由於已造成作業上之困擾,橄欖華宣可能會視情況對該會員採取拒絕交易或永久取消其會員資格辦理。
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若您收到商品經檢視後有任何不合意之處,請勿拆開使用,並立即依照退貨規定辦理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