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傳統中的法律與信仰:小約翰‧韋提學術思想初探

NT$280 NT$252
- +

因信稱義的恩典是基督信仰的核心,然而,在基督徒成聖的過程中,需要摩西與愛的律法作為行為的標竿;在社會生活中,更需要以聖經的律法為基礎所建構之世俗法律作為行為的裁量。本書作者在其學術生涯中即以「基督教信仰與法律」作為長期關注的課題,並以西方學者小約翰‧韋提(John Witte, Jr.)為研究對象之一,關注韋提在其著作中著重的法律與神學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也就是把傳統中與時俱進的教導與聖經中歷久不變的教導加以比較。
    本書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精華,全書共分四章,第一章為導言。第二章從法理學的角度,以路德思想體系中的雙國論為例,來解析信仰變革的內容及其對社會、政治與法律的影響。第三章從憲法學的角度來考察信仰自由在美國歷史上的演變與實踐。第四章從婚姻家庭的角度來考察西方傳統的演進與傳承。

作者
冀誠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2004),美國德保羅大學訪問學者(2006),美國加爾文學院訪問學者(2007),加拿大改革宗神學院訪問學者(2014)。目前擔任中國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有多本著作,包括《合同法:規則與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論所有制概念對中國私法制度的影響》(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等。

目錄
推薦序 「雙目並用」:神學與法學的互補   王志勇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法理篇:路德宗傳統中的雙國論 
  第一節 雙國論的要義 
    一、雙國論的內容豐富 
    二、雙國論在社會、政治和法律領域內的影響 
    三、小結 
  第二節 反思與拓展 
    一、兩點反思 
    二、拓展性思考:論信徒對執政者的責任 
第三章 憲法篇:宗教條款的淵源與實踐 
  第一節 盟約神學與美國憲法 
    一、清教徒的思想貢獻 
    二、對制度實踐的考察與反思 
  第二節 十誡判決與設立條款 
    一、簡介案情和判決意見 
    二、引發爭議的判例與規則 
    三、競爭格局中的理論原則 
    四、與解釋方法相關的考察和反思 
    五、小結
第四章 婚姻篇:西方歷史的考察與傳承 
  第一節 歷史視界中的西方婚姻制度 
    一、引言  
    二、古代希臘和羅馬社會中的婚姻觀 
    三、聖經對婚姻的教導 
    四、教父傳統中的婚姻觀 
  第二節 離婚可否:再思基督徒離婚的正當理由 
    一、舊約聖經的教導 
    二、耶穌對離婚的教導 
    三、保羅對離婚的教導 
    四、反思與總結 
參考文獻 

推薦序
「雙目並用」:神學與法學的互補

    冀誠君「十年磨一劍」,經過十多年對神學和法律的潛心研究之後,終於推出了《西方傳統中的法律與信仰——小約翰‧韋提學術思想初探》這一專著,精湛地闡明了西方文明中基督教信仰與法律的關係。這本書可以說是華人社會與教會中系統地研究宗教與法律關係的開創之作,真是可喜可賀!
    二十年前,1991年讀梁治平先生翻譯的美國法學家伯爾曼所著《法律與宗教》一書,就為之震撼。「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這句引文已經成為當前許多法學者筆下和口中的流行語。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為僵死的教條」,「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這些句子更是成為神學家與法學家思考宗教與法律關係時經常慮及提及的經典名句。
    宗教為法律提供超驗的權威和價值根基,法律為宗教提供明確的判斷與治理工具。泛泛而論,神學研究的對象是宗教啟示,重點在於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法學研究的對象是法律規範,重點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深入而言,宗教啟示不僅涉及到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以此為根基而界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法律規範不僅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由此而反映和落實人對上帝的信仰與愛戴。因此,耶穌在總結宗教和法律的時候強調:「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22:37-40)。 所以,終極而言,真正的法學家,必然是真正的神學家;真正的神學家,也必然是真正的法學家。
    當然,宗教問題非常複雜,法律問題也非常複雜,宗教與法律的關係問題更加複雜。在目前多元主義和相對主義盛行的年代,宗教和法律的關係更是像創世紀11章所描述的巴別塔一樣,微觀上各人都有各人明確的話語和意義體系,宏觀上則是一片混亂,互不相通,各言爾志。美國大法官霍爾姆斯強調,所有重要的神學問題,最終都需要通過法律的途徑來解決。反過來,我們也可以說,所有重要的法學問題,最終也都需要通過神學的途徑來釐訂終極權威和標準的問題。沒有對上帝的共同信仰,不以上帝所啟示的律法為「高級法」,人與人之間就無法解決終極權威和標準的問題,法學就會走向國家強權至上的實證主義法學觀,越來越偏離基本的道德和價值原則。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很顯然,美國的法律體系絕不是中立性的法律體系,更不是對於伊斯蘭、佛教、印度教等一概平等的多元體系,而是明確地以基督教信仰和聖經律法為根基和藍圖的單一價值體系。多年前筆者應美國富布萊特基金會邀請參加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辦的一次「政治與宗教關係」研討會,中間有一位哈佛大學教授聲稱:在美國公共生活中,各個宗教都一概享有平等的待遇。我當時就明確地提出質疑:「既然各個宗教在美國公共生活中都享有平等的待遇,為何迄今為止歷代美國總統就職的時候不用手按著伊斯蘭教的《古蘭經》、道教的《道德經》、儒教的《論語》、佛教的《妙法蓮花經》等起誓呢?」這位教授無言以對!正是因為否定美國建國和立法的原初背景和根基,在解釋美國憲法的時候對於其「原初涵義」才會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甚至越來越偏向於濫用「政教分離」的原則把基督教逐出公共領域。
    宗教與法律的關係問題,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小問題。伯爾曼強調,西方文明面對崩潰的危險,這一危險的一個主要徵兆就是,不管是立法者、執法者,還是律法的受益者,都普遍且嚴重地喪失了對律法的信心。當然,人們同時也喪失了對宗教的信心。這種對於律法和宗教的幻滅感使得整個西方文明處於風雨飄搖的危險之中。因為在任何社會和文明中,律法和宗教中兩大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正如伯爾曼所強調的那樣:「律法賦予宗教以社會維度,宗教賦予律法以精神、方向和律法博得尊重所需的神聖。若二者彼此脫節,律法就容易淪為律法主義,宗教容易陷入狂熱。」(伯爾曼:《信仰與秩序──法律與宗教的復合》,姚劍波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1-4頁)當然,伯爾曼在此說得有些曖昧不明,西方社會目前這種對於律法和宗教的幻滅感並不是抽象的、泛泛的幻滅,而是對於傳統的基督教以及基督教所提倡的上帝的律法的幻滅。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幻滅感,當然是與教會中盛行的錯謬教導直接相關。路德在德國一開始倡導宗教改革的時候就具有明顯的反律主義的傾向,正如冀誠君在此書中所解析的那樣。路德的「雙國論」本身就有巨大的瑕疵,他把世界截然分成「上帝的國度和撒但的國度」,前者是「屬天的國度」,後者是「屬地的國度」。「屬地的國度根據律法來治理」,「屬天的國度則按照福音來治理」,屬地國度中的立法權和司法權最終由國家來行使,教會傳講福音,國家負責律法。路德這種隱隱把律法和福音對立起來、甚至廢除律法的立場乃是基督教內部致命的毒瘤,最終導致的就是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主義在德國的興起,基督教會在德國幾乎全軍覆沒,成為納粹暴政的幫兇,二戰之後不得不在全世界面前認罪悔改。當然經歷血腥的農民戰爭和反律主義的慘痛教訓,路德開始意識到:「在屬地國度的生活當中,法律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祝福。改教運動的發展需要有受過精良訓練的法律人來參與,需要法律人將改教家宣導的神學教義妥當地應用到制度建設的實踐之中。」
    可惜,在宗教改革將近五百年之後,今日華人教會才開始逐漸認識到律法的重要性!華人教會大多數時候不講上帝的律法,甚至認為我們現在生活在恩典之下,上帝的律法對於我們不再有任何的約束力。這種赤裸裸的反律主義立場使得基督教喪失了最基本的判斷標準和治理工具,不僅內部異端邪說蜂擁四起,在社會上也無法發揮光與鹽的作用。非常感恩的是,上帝在中國大陸開始興起一大批「法律人」歸向基督教信仰,比如曾在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任職的範亞峰法學博士、長期在中國政法大學執教的張守東老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教授高全喜博士、著名的「維權」律師張凱弟兄等等,還有曾在成都大學擔任法學教師的王怡牧師等,冀誠君也是其中的一員。他在中國政法大學著名法學學者方流芳先生門下受教,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多次應邀在美國德保羅大學法學院、加爾文學院和加拿大改革宗神學院等地訪問、講學。在他自己的研究規畫中,「基督教信仰與法律」也是他立志集中精力進行終生研究的課題。《西方傳統中的法律與信仰——小約翰‧韋提學術思想初探》這一專著就是聯絡、打通神學與法學兩大領域的力作。他不僅從資料的角度對美國法律與宗教關係領軍人物小約翰‧韋提的思想進行了梳理,並且引經據典,歸回聖經,對於律法與福音的關係、國家與教會的關係、婚姻關係的設立和解除等提出了詳盡的解析。尤其是在第三章「憲法篇:宗教條款的淵源與實踐」中,冀誠君借助幾個典型的案例對美國憲法的司法解釋和應用做出了一一的解刨,是研究美國憲法和案例法的典範之作。這種對於案例法的熟諳凸顯冀誠君對英美法研究的底蘊。案例法是聖經中立法的主要形式,當然也是以聖經律法為根基的英美普通法系的典型特徵,如何通過衡平的方法來運用案例法,這是目前華人教會和學界所普遍缺乏的,冀誠君在此處的研究和寫作無疑填補了一個空白。
    冀誠君敏銳地意識到:「如何讓古老的聖經律法在當代多元化的公民社會中發揮其應有的功效,是實踐基督教文化使命的難點。」要解決這一問題,冀誠君採用了韋提所提倡的神學與法學「雙目並用」(Binocular)的方法,用神學研究為法律提供超驗根基和終極標準,以法學研究為神學提供具體解釋和實際應用。要解決中國文化中「人治」與「法治」之間的困惑,解決華人教會中律法與福音關係中的誤區,我們不僅需要更多地歸回聖經,也需要深刻地研究文明發展的歷史,才能夠明確地意識到我們需要神學來醫治人心靈的疾病,需要法學來醫治社會的疾病,更需要把神學和法學結合在一起使個人心靈和社會環境都能得到一定的醫治與改良。因此,不論研究神學的人,還是研究法學的人,都能從冀誠君這部神學與法學相結合的專著獲益,特此為序推薦。
王志勇 
美國改革宗長老會主恩基督教會主任牧師
香港雅和博聖約書院院長/美國雅和博傳道會會長
2015年5月27日於雅和博心齋

  • 商品貨號:22605
  • 出版社橄欖出版社
  • 作者冀誠
  • 出版日期:2015-07-02
  • ISBN:9789575568214
  • 頁數:256
  • 尺寸:148x210mm
  • 性質:本版
【如何退貨】

1、當您收到商品時,如發現書籍有瑕疵或者不盡理想時,可以在收到商品的七天之內退換;退換時請先e-mail到客服信箱或來電客服專線(02) 8228-1318告知。(客服專線接聽時間為星期一到星期五9:00-18:00)

2、退貨請於收到商品七天之內附上該筆訂單的發票與欲退貨之商品,並告知要退換之商品名稱、退換貨原因,寄回【235 新北市中和區連城路236號3樓-橄欖華宣商城收】,並請保留「貨運單據」以備存查。

3、下列情形恕無法接受退換:
*您所退回的商品必須保持商品本體、附件、內外包裝、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隨附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請注意!猶豫期非試用期)。因商品封膜為一次性包裝,商品退貨時必須回復原狀,亦即必須回復至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且會視回收的商品狀態另外酌收額外的整新費用,請您務必確認有購買需求後再行拆封。

*請您以送貨使用之原包裝紙箱將退貨商品包裝妥當,若原紙箱已遺失,請另使用其他紙箱包覆於商品原廠包裝之外,切勿直接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若欲退貨的商品,是參加任選活動而組套出售的促銷商品(如任選x本xxx元的活動),不可單品退貨,需將套組商品一起退回。

*會員訂購後若大量退換貨,由於已造成作業上之困擾,橄欖華宣可能會視情況對該會員採取拒絕交易或永久取消其會員資格辦理。

請留意,猶豫期非試用期,若您收到商品經檢視後有任何不合意之處,請勿拆開使用,並立即依照退貨規定辦理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