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跨越文化隔閡,讓福音深入人心?

2019-09-16
如何跨越文化隔閡,讓福音深入人心?

《跨文化門徒訓練:全方位靈命塑造》初看這主題,會刻板地認為它是for宣教士的書,或許大多數人都跟我一樣,以為唯有離開本地、本族,去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算跨文化。

然而,在讀這本書的過程,我越發覺得它的內容能帶給華人基督徒傳福音的益處,因為我意識到,我們在和非基督同胞相處時的格格不入感,有可能是因為習慣了天國文化,結果「進到世界」時,某些場合、某些話語反倒令我們覺得不自在、無措、難以自處。本書第一章的案例研究(p.49-51)就點出了基督徒的這種矛盾與掙扎:當美國印地安人成為基督徒之後,他在充滿傳統宗教儀式的社會中,應當如何作基督徒?(聽來是否相當近似於我們的處境呢?)

我很關注這切身相關的議題。第四章的案例研究(p.129-131)做了一個平衡的對談:在泰國婚宴中,一切傳統儀式都要摒棄以向人表示基督徒的特殊身分嗎?(這可能是我們許多第一代基督徒的困惑和挑戰。)婚宴的主角是來自不同教會的新郎與新娘,於是在婚禮籌備前,兩邊牧師有一段屬靈且實際的交流。閱讀中,我也在回顧所遭遇類似的衝突,並探尋一個或多個可以平衡「混合主義」與「斷層基督教」的方法(詳見p.68-69)。

先結束個人與本書所產生的上述互動,我們回到本書的主旨:跨文化門徒訓練。

「如果你建立門徒,你總會得到教會。但如果你建立教會,你很難得到門徒」(出自布呂恩與克拉姆)。作者反思工業社會給教會帶來的影響,當教會聚焦於「效率」和「一致性」,用課程來快速量產門徒,產生的誤解是:課程結束,門徒也完成了。「門徒訓練將不再被視為一個持續不斷進行的過程,而是一個可以結束畢業的結果」(p.44)。這種模式比起另一種強調「手工製作」的門徒訓練模式,後者更適合跨文化領域,因為是「建基於他們自身獨特的處境,涵蓋他們整個的生命歷程」,以致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門徒」。(p.44)

經過上述對門徒訓練的反思,於是我們要開始深入門徒的文化處境。在每一個重要的生命歷程(生死、婚喪、青春期),透過那些可被轉化成基督信仰的文化,幫助他們從一個階段過渡到下一個階段,使靈命和信心增長,就是從生命的全方位塑造門徒的靈命(即本書的副標題)。

作者與家人投身非洲迦納的宣教事工,身教言教的生命並非紙上談兵;他研究如何藉非洲諺語揭示文化中的基督信仰,並且為跨文化宣教、佈道、殖堂、門訓等編寫課程,將知識與經驗傳授給莘莘學子。

真理能使每一個人自由,期盼聖靈幫助我們透過這本書開啟屬靈眼光,有悟性認識真理,有謙卑的心腸尊重異教文化中的人群,並不斷檢視我們在「教義」與「文化」兩端取得的平衡是否合乎真理,懷有慈愛誠實,不會不小心成為非信徒親友眼中的法利賽人,懷有正直清潔,不會受一時的形勢所迫而不得已隨從異教之風。